top of page

2014《如夢幻泡影》

首演:2014年3月21日
演出地點:國家劇院
藝術總監:平 珩
導演、設計及編舞:胡恩威
音樂總監:於逸堯@人山人海
音樂創作及現場演出:盧凱彤
舞台設計:陳瑞憲
燈光設計:鄺雅麗
演出及編舞:
東京/松島 誠
香港/黃大徽、楊永德
台北-舞蹈空間/戴于修、陳柏文、陳楷云、駱宜蔚、蘇冠穎

         甘翰馨、張智傑、吳禹賢、陳韋云、邱昱瑄

:時間

時間是結構

如果沒有時間,便沒有消失。因為有時間,所以有過去有未來。

永恆這個觀念才出現了。永恆是不是一種「空」的概念?

為甚麼是八十分鐘?

因為在舞台上裝台和排練的時間最有效的長度是八十分鐘。

時間的長短影響了表達的可能。為甚麼廣告通常是三十秒?為甚麼電影trailer通常是兩分鐘?

為甚麼流行歌曲通常都是三至五分鐘? 為甚麼電影通常是九十分鐘?

我以十六分鐘為單元,一共是五個十六分鐘,每個十六分鐘各自有其時間結構,

第一個十六分鐘由十六個一分鐘組成;

第二個由八個兩分鐘組成;

第三個由四個四分鐘組成;

第四個由兩個八分鐘組成;

第五個由一個十六分鐘組成。

時間的長度就是內容的結構。

時間是結構,聲音和音樂跟著這個時間來發展。

:音樂

音樂是內容

五場音樂和聲音的設計是充滿時間的內容,把時間fill up了。

一分鐘的音樂可以是怎樣的?手機的鈴聲有多少不同的長度?

電腦出現之後做音樂出現了更多的可能性,時間可以變得更加精準,

一分鐘六十秒就是一分鐘六十秒,沒多沒少,

電腦和電子的合成也可以把音樂recycle 再用和重用,

一個音被無限拉長,一分鐘變成十分鐘,

可以不斷重覆的repeat,可以隨機的排序。

空間的聲音,空的聲音,非的聲音。

非音的吉他,吉他成為了古琴。非音,聽不見的音,感覺的音,有音而無樂,有樂而無音了。

:影像

影像是情感

動作被放大成影像:身體成為了影像的互動,數目字的零和一,有與無,是與非。

抄經就是動作與影像的互動,手拿著筆,透過眼睛的流動,

一筆一劃的把經的文字寫下來,成為了影像,這些影像再被重組再造,投影在舞台上面了。

空的影像,空的空間的影像就是空的影像?一個房間被填滿了就是一個非空的影像?

:空間

空間是形式

舞台的台口闊十六米,高九米, 深三十四米。

舞台上面一共有五十一條可以升降的吊桿(Bar),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可以由電腦控制的。

舞台的燈光一共有三個來源:地面上的燈、舞台兩旁的燈、吊在舞台上面的燈。

燈光的光有不同的顏色,黃的白的。

空間被八幅長方型的吊牆分開了,隨著吊牆的移動,燈光的變化,產生了不同的空間。

舞台的空間。

Let there be Light.

有光才可以看見空間。

光成為了空間的形式。

空間的形式就是影像了。

:動作

動作是訊息

站著不動,一秒鐘的動作,一分鐘的動作,可以表現什麼?

舞者抄經抽牌,再根據六段一分鐘發展了六個一分鐘的動作片段,再轉化為一個一分鐘的動作。

舞者在金剛經裏面選擇了一些詞和片段,文字轉化為動作,動作轉化為影像,影像成為了情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