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舞蹈空間 X 親子計畫
不聽話孩子的故事 2 -《藍騎士和白武士》
Peculiar Journey of Blue Knight & White Samurai
by Dance Forum Taipei
.劇情簡介
藍騎士和白武士每年都相約要決鬥,但總是因為一些匪夷所思的原因,導致兩人始終分不出輸贏,藍騎士和白武士的對決擂臺到底要比劃什麼?他們在雪中、水中、空中比,也在兩人內心與夢中比。他們比功夫、耐力、速度、膽量,也比智慧、謀略、世故和純真。
節目序
1. 我從哪裡來 6. 菊花夜行軍
2.遊戲時間 7. 說故事比賽
3. 藍騎士的馬 8. 討掌聲比賽
4. 冬天的白烏鴉 9. 回家吃飯
5. 水中大戰
[藝術總監的話] 平珩
聽話還是不聽話?
去年,『舞蹈空間』重新製作了《不聽話孩子的故事》,結果比預期還受歡迎,大破記錄連演了12場。有位第一次來看舞蹈劇場的觀眾說:「真不簡單!小孩有小孩的點,大人有大人的梗,沒想到藝術教育,可以如此美好!」許多家長也因為演出的內容,意外找到很多可以和孩子們衍生創意對話的機會。因此,激勵了舞團萌生推出「不聽話2」的念頭,誰知道原班人馬才聚首,大家竟就開始都「不聽話」了。
導演鴻鴻,先找來小野童書《藍騎士和白武士》為發想,不僅與「不聽話1」毫不相關,還不想乖乖跟著原著,自行發展出八段上天下海的比武決鬥。而編舞賴翠霜為了不輸人不輸陣,也跟著不聽話起來,來了個相對複雜的設計,不僅讓藍騎士和白武士在不同場景由不同舞者來扮演,要挑戰觀眾的「追星」能力,還一舉弄出了舞團有史以來最複雜的製作,大小道具清單洋洋灑灑一大串,各式物品族繁不及備載;再搭配Joanna的投影、仕倫的舞台設計、申全的燈光…,看來大家都「不聽話」時,我只好乖乖買單!那觀眾呢?是跟著我乖乖看戲,還是也要「不聽話」的想東想西,看看可以和誰比武,怎麼比法?
[導演的話] 鴻鴻
跟著孩子冒險
在孩子保姆家意外翻到小野的一本童話《藍騎士和白武士》,喚起了我身為小男生時的許多想像。騎士世界雖然是西方傳統,但身懷絕世武功與崇高任務的形象,也跟東方武俠世界有不少共通點。小野顛覆傳統的童話似乎另有政治寓意,談論兩個不知為何而戰的決鬥者在一次又一次的對峙中,如何漸漸泯滅恩仇。這個架構提供了許多可能性,於是我把這本書裡的兩則創意童話融合,成為一個新故事。
上回和舞蹈空間及翠霜合作《不聽話孩子的故事》,還遵循著線性敘事的邏輯;這回希望能夠更大膽、更自由,讓劇場的遊戲性和身體的動能來推展演出。跟孩子學習,先放棄意義,跟著想像冒險,也許我們能一起抵達不可知的遠方。
[編舞家的話] 賴翠霜
打怪遊戲擊敗抓狂!
繼《不聽話孩子的故事》再次與兒童劇結緣,用天馬行空的方式大膽的「玩」兒童劇。劇本裡的情境除了有許多極端的場景,也沒有太多連貫式的邏輯、每個橋段都有過多的可能性,常常得用更多的想像力去架構起合理性與每個環節的可能性,尤其段落與段落間的邏輯銜接有時讓我更「抓狂」。不過當整齣劇的段落慢慢成形之後,總能歸類出另一種想像,也許之間沒有太多的慣性式邏輯,但我相信這是一齣讓孩子們看了之後也能衍生出屬於他們想像的舞蹈劇。
鴻鴻這次的劇本相當有挑戰性,不過我隨時接招拆招,就像電玩世界裡的打怪遊戲,沿路過關斬將,頗有成就感!但是創作有趣的地方不就是在這裡?謝謝鴻鴻的劇本與舞蹈空間的邀請讓我再次挑戰不一樣的新鮮事。
排練指導 陳凱怡
一開始知道主題是《藍騎士和白武士》的時候,就覺得這是一個光聽名字就會讓小孩子既興奮又充滿期待的節目,似乎已經成功一半。但是拿到劇本,對舞者有著重重考驗的製作。這一次大家都沒有固定角色,舞者在每個段落都要轉換成不同身分,在表演上具有更高的難度,加上這次語言的複雜度又更勝以往,使用了客語,台語,阿美族語,日語等,對平常習慣用身體溝通的舞者來說,語言的表達也必須下很多的功夫,而且常須在緊湊豐富的舞蹈片段之後,一方面能夠臉不紅氣不喘地把台詞講出來,同時還要處理數量不少的舞台道具和變裝,真是考驗了舞者們的「面面顧到」 。
藍騎士與白武士是小孩心中的英雄也是朋友,無助害怕的時候,能給他們力量去對抗生活中覺得無奈和不正義的處境;需要陪伴的時候,不但可以飛天遁地還會搞笑,似乎無所不能。不僅是小朋友,或許大人們也希望可以隨時變身為藍騎士和白武士,化解一切難題和挑戰……
演出製作群/
藝術總監:平 珩
原 著:小 野
編 導:鴻 鴻
編 舞:賴翠霜
助理導演:李育芳
音樂設計:黃思農
服裝設計:楊妤德
舞台設計:林仕倫
燈光設計:黃申全
影像設計:詹婉儷
舞團教師:劉啟亞、黎美光、詹舒涵、黃于芬、鄭伊雯、駱宜蔚
排練指導:陳凱怡
舞 者:張智傑、邱昱瑄、施姵君、林季萱、王 彥
李怡韶、周寬柔、彭乙臻、潘泓銘、黃彥傑
舞團經理:葉瓊斐
舞團行政:劉宇真、李依璇、宋郁晴
攝 影:陳又維
錄 影:片子國際有限公司
平面設計:賴佳韋工作室
插圖設計:蔡尚儒
駐團技術:黃申全、鄭雅文
舞台監督:鄭雅文
技術執行:林佳蓉、蔡鴻霖、葉思菡、陳大再、許俞苓、鄭元禎、陳菲比